原文地址:创业热情缘何无法落地作者:熊丙奇 不久前,国务院总理□□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等措施,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今年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,力争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。会议确定多项新政策措施,包括补贴高校毕业生社保,给予创业贴息贷款等。 应该说,近年来我国一直把扶助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工作,出台了诸多优惠措施,但大学毕业生创业情况并不理想。据统计,2013年只有1%的毕业生开始或准备创业。其中,重点本科高校生极少选择自主创业,只有0.1%,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也仅仅只有0.3%。 何以至此? 在笔者看来,我国从政府到学校,再到学生个体的创业热情都很是高涨,但热情却没有落地。根据社科院的调查,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,毕业生创业意愿很强,比如13.4%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将来“肯定会创业”,74.8%的人表示将来“可能会创业”。可在如此强烈的创业意愿下,真正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却寥寥。也许在政府部门看来,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优惠措施,因此一再推出各种政策。但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并非优惠政策,而是我国教育中,创业教育严重缺失,学生缺乏创业的能力和充足的准备。 我国高校近年来纷纷面向学生开设创业课程,进行创业教育。从表面上看,高校对创业教育也十分重视,但这些创业教育存在两方面问题:一是创业课程浮于表面,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梦想教育,结果是学生有了“伟大”的创业梦,却不知怎样从小事做起;二是除了课程化的创业教育之外,在其他学科教育和平时的校园社团活动中,并没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。 在国外学校,创业教育除了有系统的课程教学外,主要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和学生社团活动中,贯穿培养学生创新意、领导能力、管理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的教育,这些教育为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,而不是只让学生有创业的梦想。 创业教育停留在表面,根源在高校对人才培养不重视,同时缺乏课程设置、教育教学的自主权,教授们对课程的创新研究不够,同时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,很多课程明知落伍过时,却不见改变。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,培养创业创新人才,必须放权给高校实行自主办学。 另外,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也不利于学生选择创业。一个事实是,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去向集中在国有企业、公务员、外资企业、教育科研事业单位,很少选择去私营企业。选择私企的热情都不高,有多少会真正选择创立私营企业? 应该说,学生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,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私营企业的地位不高,经营活动也因存在行业垄断而受到限制。只有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,开放市场,才能给私营企业更大空间。 给大学生创业优惠条件,似乎在给创办私营小企业更多的优惠,但这种优惠一来对没有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什么作用;二来有可能对公平的就业、创业环境带来负面效应。对于创业者来说,需要的不是什么特殊优惠,而是公平竞争,特殊优惠背后是行政之手而非市场机制——如果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能完全平等竞争,我国的社会经济活力会大大激发,这其实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道。 概而言之,不论是放权给高校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还是打破行业垄断,开放服务业,都对政府部门提出改革的要求。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,只有向改革要答案,不要指望出台优惠措施就能激励学生更多创业。过去10年来,我国在大学生创业上所采取的激励措施并没有起到多大成效。为此,必须改变过去的优惠策略,踏踏实实推进深层次改革。
|